被遗忘的丹莫

虽然晨风是神权法西斯。维威克容忍奴隶制无疑是在搬起谢尔格拉的石头砸索萨希尔的发条城。但请大家继续关注阿玛莱西娅的微博。美美哒。

维特根斯坦生平


1889年,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犹太人,祖籍德国萨克森(现德累斯顿)。虽然是犹太人但家庭改信了新教。父亲是个钢铁大亨,共育有八个子女,维特根斯坦最小。小时候父亲认为他是个傻子。因为他的哥哥姐姐都很聪明,很早就在各方面展露出天赋,家教也非常得体。而维特根斯坦在父亲眼里是最傻的一个。

小学时期,维特根斯坦和希特勒是同学。希特勒小时候非常瘦小,非常调皮很爱出风头。在操场上维特根斯坦打了他一巴掌。几十年后希特勒在传记中写道:“憎恨那个犹太人。”指的就是维特根斯坦,这可能是希特勒仇视犹太人的源头。

大学时维特根斯坦学的是工程学,19岁到英国学航空学。由于航空学的核心的数学,因此维特根斯坦转向数学领域,之后关注了一位当时的大哲学家:罗素。罗素正是将维特根斯坦引向数学和哲学的领路人。初入哲学领域的维特根斯坦喜欢上了叔本华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哲学。

1912年,维特根斯坦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剑桥是当时英美哲学和分析哲学的中心。罗素、摩尔、怀德海都在剑桥任教。但是1914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形成后就非常看不起他们,直言他们读不懂自己的哲学。在剑桥期间维特根斯坦还展露出较高的音乐天赋。

一战来临,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回到奥地利参加一战,在战争中维特根斯坦读了很多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对其后来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战结束后,维特根斯坦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送出。实际在一战开始前,他就匿名将大量财产送给了当时德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特拉克和里尔克。只是因为这两位诗人的性情和维特根斯坦相似。

1920年,维特根斯坦参加教师培训。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已经完成了,甚至解决了所有的哲学问题。于是他将自己书寄给罗素,让罗素帮他出版。罗素看了以后非常激动,为这本书写了序言,由于维特根斯坦没有给书命名,罗素就将它命名为:《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看了罗素的序言非常不高兴,认为他根本没有读懂自己说的是什么,同时也对《逻辑哲学论》这个名字不满意。

一直到1926年,维特根斯坦都在奥地利乡村的小学里教书。他的教学方式非常奇特,他认为当时的教材不适用于小学生,于是自己写了一本德语字典。因此当地学生的家长不喜欢他,经常和他发生摩擦。由于不受学生家长待见,维特根斯坦回到了维也纳当园丁,并且花了两年时间为姐姐设计了住宅。

null

该住宅至今存在,整个建筑毫无任何装饰,内部结构也非常严肃。

1929年,维特根斯坦认为自己的哲学尚未完成,于是他回到剑桥。待遇方面,剑桥认为他出版的《逻辑哲学论》可以直接让他申请博士学位。博士学位答辩会上,罗素和摩尔都在场。但维特根斯坦摆起了架子,认为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听不懂。

1930年,剑桥聘请维特根斯坦作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

1933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完成重大转变,放弃了早期的极端主体主义,脱离了任何传统哲学。

1939年,维特根斯坦任职剑桥教授。摩尔也报名了他的课程,但他的课非常奇葩甚至恐怖。例如:他会盯着学生半个小时一言不发。他的课程就是思考本身,因此也没有任何教材,学生们如果跟不上他的思路他也不会停下,似乎教学本身与他无关。

1936到1945年间,维特根斯坦晚期哲学作品《哲学研究》第一部分陆续出版。

1947年,维特根斯坦退休,到爱尔兰乡间的海边小屋里居住,并完成了《哲学研究》的第二部分。

1949年,维特根斯坦患上癌症,于1951年去世。

维特根斯坦一生未婚,喜欢看侦探小说。由于只结交真心朋友,因此“朋友”很少。为人极度严肃和睿智。对于生活,他认为世界是黑暗的,常年抑郁。

有趣的是,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于同一年出生。二者早期思想都是极端主体主义,并且都于1933年完成思想的重大蜕变。后期为书籍命名的方式都是相同的:《哲学研究》和《哲学论稿》。甚至两本书都是片段式写作。而这两个如此“情投意合”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哲学家却从未谋面。


评论(1)

热度(2)